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发布日期:2024-05-06 10:26信息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

  2024年一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靠前发力实施宏观政策,固本培元增强内生动能,突出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趋优、质效向好的特点,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增强,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基础。

  一、从宏观指标看,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开局良好

  稳是大局和基础。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观察经济运行稳不稳,通常看四大宏观指标,即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状况。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经济增长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稳”的基础继续夯实。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难能可贵。

  经济增长稳中有升,生产需求指标较快增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29.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环比增长1.6%,连续7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从生产看,内外需求回升带动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增势良好,两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合计达93.1%。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7.3%,提高7.3个百分点。从需求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投资、出口增速回升,“三驾马车”拉动更加协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7%、10.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4.5%,比上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作用增强,贡献率升至14.5%。一些能够直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实物量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增长9.8%,货运量增长5.0%,营业性客运量增长20.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1%,客观反映了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表明5.3%的经济增速是有支撑的。放眼全球,我国经济增长有望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表现。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特别是3月份以来,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增多,为就业形势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为5.2%,同比、环比均下降0.1个百分点。初步推算,一季度服务业平均就业人数同比增加1000万人以上,其中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行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大城市经济活力相对较强,城镇调查失业率自上年12月以来持续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为全国劳动力市场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跨海工程,跨海段由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两座主桥组成,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高质量发展。图为2024年3月20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合龙梁段。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居民消费价格止跌企稳,核心CPI保持温和上涨。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上年四季度为下降0.3%;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7%,比上年四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与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基本一致。从月度看,1月份CPI同比下降0.8%;2月份上涨0.7%,结束了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的态势;3月份上涨0.1%,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春节假期后食品、旅游服务等价格季节性回落所致。综合来看,CPI变动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烟酒、交通通信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衣着、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等价格均在上涨,分别上涨1.6%、1.8%、1.0%。从下阶段走势看,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快落地,“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带动效应显现,居民消费需求有望继续恢复,就业稳定、收入增加也有助于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同时后期翘尾下拉影响总体减弱,这些因素都有望促进物价稳定运行、温和回升。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货物贸易质升量稳。面对外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加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货物贸易看,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外贸综合竞争优势得到巩固。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重点商品出口势头良好,大宗商品和民生消费品进口稳步扩大,民营企业持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从服务贸易看,跨境旅行持续恢复,生产性服务贸易稳步增加,服务贸易结构趋于优化。1—2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增长17.9%、26.5%。综合货物和服务贸易看,根据外汇管理局数据,一季度顺差超过600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从外汇外储看,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外汇外储保持稳定。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245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950元/美元,保持基本稳定。

  二、从发展质量看,经济发展“含金量”不断提升

  进是方向和动力。“筋骨强”方能“个头高”,质量“进”才能增长“稳”。一季度,我国在经济总量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持续推动结构趋优、质效向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取得新进展,转型升级厚积薄发,“进”的势头愈发明显,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势头向好。

  新质生产力培育成长。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开年以来,我国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大国重器频频“上新”,国内首个“地面空间站”通过验收,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东数西算”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正式商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同时,更多科技成果正在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走入百姓生活,实现样品、产品、商品的有效转化,新产业、新业态、新基建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可感可触。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助力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升级发展,催生直播带货、即时零售、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新业态,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3.3%。5G基站、算力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截至3月末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季度,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0%,比上年全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升至31.8%、15.2%。内需主动力作用凸显,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5.5%,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73.7%。居民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升至43.3%,旅游出行、文娱休闲等服务消费热度不减,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制造业补链强链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11.4%、8.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缩小,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0,同比缩小0.05。

  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0%、17.5%;初步核算,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新增长点加快涌现。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2%、20.1%、58.2%。污染防治效果持续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一季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导广大外贸主体开拓国际市场,我国与全球经贸联系更加紧密,“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签署数量和互认国家地区的数量保持世界“双第一”,市场布局多元并进。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5%、11.3%;对拉美、中亚五国进出口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仅助力我国产品通达全球,也成为境外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6%,其中海外仓出口额增长11.8%。引资质量稳步提升,我国新设外资企业数同比增长20.7%,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彰显了中国市场对外资仍具有较强吸引力。

  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被称为我国外贸“新三样”。在第135届广交会上,“新三样”相关展区“光电锂”交易持续火爆。图为2024年4月15日,境外采购商在广交会上参观太阳能电池展台。 新华社记者 邓华/摄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回升向好、就业形势稳定带动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2%。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服务业向好发展,相关行业就业人数和从业时间增加,带动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8%;在春节假期和文旅升温带动下,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家庭经营形势向好,带动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6.8%,其中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10.8%。社会兜底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7亿人、2.42亿人、2.95亿人,同比均有所增加。加大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化劳务协作,鼓励外出就业、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相结合,农民工就业总体稳定。一季度,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季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达18588万人,同比增长2.2%。

  三、从发展前景看,经济运行有基础有条件向好发展、行稳致远

  科学研判下阶段经济走势,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困难和挑战,又看到优势和机遇;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把握大势、认清主流。当前,全球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外溢影响持续,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地缘政治冲突变数较多,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犹存,一些领域风险有待化解,向好基础仍需加固。针对这些困难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和系统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正在加力推进解决,一些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新的变化。同时更要看到,我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没有改变,不少方面还在增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有基础、有条件。

  一是市场活力逐步增强。企业效益和预期好转,消费者信心回升,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连续3个月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这些指标反映了市场景气面在扩大、活跃度在提升,有助于带动下阶段生产经营扩张、经济循环畅通。

  二是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尽管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具有不少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比如,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动能迅速形成并发展壮大;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形成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内生动力活力不断激发。这些都增强了经济抗冲击能力和韧性,为巩固经济回升态势、推动长期发展向好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三是政策效力有望持续释放。政策从实施到见效需要一个过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已经对今年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有关方面正在加紧落实落地。近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持续发挥效力,将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我们要把握好二季度这个重要时间窗口,抓紧抓实政策细化落实,加快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