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89X/201705-00007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其他,其他,其他 发文日期: 2017-05-23
发布机构: 黄山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7-05-23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全省统计系统2017年重点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17-05-23 09:02 信息来源:黄山市统计局 阅读次数:

 2017年全省统计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优质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抓党建。

持续加大党管统计力度。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党在统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建工作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以抓党建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各级统计机构党组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积极推进党领导统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始终把管党治党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全体党员拓展。

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各级统计机构党组要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抓班子、带队伍的首要责任来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纪检人员要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抓好全局和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树立风清气正的统计形象。

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要进一步弘扬正气,提高全省统计人员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系统内部,要健全制度、立起规矩,强化人财物数监管。增强“四个意识”,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力戒好人主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要求,加大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

切实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坚持把统计行风建设贯穿于统计业务工作之中,用良好的统计行风,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坚决整治慵懒散行为,按照“转观念、转作风、转方式”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大统计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使全省统计工作者树立“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以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使命担当和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不断开创全省统计工作新局面。

(二)聚焦数据质量抓改革。

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把贯彻落实好《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各项任务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通过相关工作在各自层面的推进,有效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按照加强统计系统党的领导,遵循统计工作规律,完善统计法规,健全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以及《统计法》要求,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各级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要担负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任,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增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配合组织、编制和纪检监察部门统筹落实好干部管理、机构调整、执纪问责等方面的改革事项,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定力,狠抓改革落实。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统计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数据生产各环节、各方面的行为规范,把防控数据质量风险点与落实责任制结合起来,将提高数据质量的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完善主要统计指标评估和专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规范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追溯机制。持续加大统计数据核查力度,加强对统计数据采集过程监控,坚持按月通报平台监测结果。综合运用抽样调查、统计模型等方法,实现对联网直报企业等重要统计数据的核实和控制。

强化依法统计。落实推进统计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执法公开。继续推行依法行政承诺制,强化各级统计机构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责任。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增强执法力量。畅通统计弄虚作假举报渠道,认真落实执法检查“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大主动执法检查力度。健全案件督办和移送制度,完善惩戒统计造假制度机制。加强统计诚信制度建设,实施好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公示制度和联合惩戒制度,加快建立企业统计诚信评价制度和统计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加强统计普法宣传,推动统计法律法规培训进党校、行政学院,持续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统计调查对象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

(三)聚焦中心工作抓服务。

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完善主要经济指标监测预判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数据预测预判机制,及时捕捉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省统计局成立经济形势预测研判工作小组,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预测模型,从数据变化中把握规律、趋势和特点,提高研判的科学性;同时,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对经济形势做出及时、独立、准确的判断。各级统计机构要主动掌握“话语权”,释放“正能量”,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发布解读工作,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密切监测重大政策实施成效。一是监测“调转促”。对2016年全省“调转促”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继续按月发布“调转促”进展相关数据。二是监测“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创新发展”开展“全创改”、“三重一创”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监测,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统计方法制度;围绕“协调发展”开展“一圈一带三区”建设、振兴县域经济、城乡统筹以及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监测;围绕“绿色发展”,开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监测和综合评价;围绕“开放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三大战略”的研究分析;围绕“共享发展”,加强健康安徽、平安安徽、全面小康进程等重大战略分析研究,客观反映群众获得感。三是监测“供给侧”改革。围绕“1+8+4”工作方案体系,按月发布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相关数据,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数据变动开展深入分析。四是配合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项调查。继续做好“省管领导班子履职尽责情况群众满意度”、“省辖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群众满意度”、“民生工程社会评价”、“群众安全感”等专项问卷调查。五是协助完成省委省政府重要考核任务。包括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考核、省辖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民营经济考核等。

积极推进统计服务品牌建设。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改版升级《统计快报》《统计月报》《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一批统计拳头产品,增加反映“五大发展”、“调转促”、“新经济”等指标,将其打造成为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喜闻乐见的优质品牌产品。加大新媒介的使用力度,强化统计资料开发,不断扩充数据发布内容,构建文字、表格、图形、视频漫画等多样化统计产品体系。进一步规范统计资料提供流程,建立健全非工作时间提供应急服务的管理机制,增强统计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聚焦重点领域抓创新。

创新专业统计。完善GDP核算方法制度,做好全省及各市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研究建立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物量)编制方法。做好2017年投入产出调查前期准备。健全“三新”统计,研究完善“三新”及新经济统计方法,做到“跟得上、分得开、算得出”。改进投资统计,充分发挥财务支出法在现行投资统计制度中的审核作用,探索利用卫星地图审核重大项目开工状况,建立项目入库抽查制度,强化项目备案表管理。改进就业和劳动工资统计,研究确定调查失业率汇总方法,适时发布调查失业率,积极做好“四下”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相关准备工作。改进服务业统计,完善服务业行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工作机制,探索试编、试算服务业生产指数。开展旅游业增加值核算试点,试算分市网上商品零售额。改进统计登记调查管理,完善“五证合一”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部门单位信息数据库,健全名录库动态维护更新机制。改进能源统计,开展中间产品法、终端产品法和调查法测算资源产出率研究。积极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工作。

创新统计信息化。建成全省联网直报企业数据质量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在线抓取“离群”或“极值”数据,提高网报数据监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探索引进云计算技术和方法,提升全省统计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改造省、市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改版安徽统计内外网,建成省统计局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统计行政处罚信息直报系统,继续完善省统计局OA办公系统、“安徽综合数据库”、“数据安徽”APP、“图说安徽”APP、微博微信等平台功能。改造升级“部门数据报送系统平台”,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部门间数据和信息交换、共享。积极做好省政府决策支撑系统相关统计数据的维护工作。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空间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关键环节中的应用。

创新统计理论研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深化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证研究,探求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探索研究统计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探索构建以统计理论和数学模型为支撑的数据质量控制模型、GDP核算评估模型、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模型,建立利用数学模型和信息网络自动为统计基层和调查对象提供发展评估结论的新型统计服务方式。

(五)聚焦真实可靠抓农普。

认真细致开展现场登记。严格依照普查条例、普查方案和程序规范采集基础数据,坚持普查登记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普查数据真实可靠、登记信息准确完整。严格抓好数据质量抽查。按照《农业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各级普查机构都要抽选一定比例的登记对象进行现场检查、质量抽查、平台核查,科学评估普查数据质量。及时做好数据处理。按照我省普查工作进度安排,及时做好数据处理和发布,深度开发利用普查资料,充分发挥普查成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