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三季度黄山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有力、政策措施有效,全市经济继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690.4亿元,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4.6%。
1、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96亿元,同比增长11.9%。蔬菜产量稳中有增,前三季度蔬菜播种面积13312公顷、产量2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和5.7%。三季度末,生猪存栏37.2万头,增长12%。前三季度,肉类产量4.05万吨,增长26%,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分别增长29.2%、38.7%、50.3%和9.1%。水产品产量10049吨,增长5.0%。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8.2%。一是行业增长面继续扩大。31个行业大类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83.9%,较上半年提升3.3个百分点。二是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增强,增加值增长27.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力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三是主导产业继续领跑。新材料、装备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7%,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水平10.2个百分点。四是“双新”产业增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1.2%,较全省水平由上半年高1.1个百分点扩大至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5%,较全省差距由上半年低9.0个百分点收窄至低4.2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稳增。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两年平均增长10.5%。一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1.3%,较上半年提高6.8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4.8%,较上半年提高4.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拉动力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支撑有力,同比增长14.7%,占全部投资的59.8%,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为60.8%,比上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四是新入库项目增多。9月,全市新入库投资项目107个,同比增加54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增加4个。
4、消费市场继续恢复。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亿元,增长20.5%,两年平均增长8.7%。从重点行业看:全市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分别增长22.4%和21.2%,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分别增长29.3%和32.5%,除住宿业外,其他三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均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分商品类型看,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烟酒、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良好,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9.8%、37.4%和34.2%,高于全市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107.7个、15.3个和12.1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5个百分点。金银珠宝、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9.5%和37.4%。
5、旅游市场稳步恢复。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4370.55万人次、同比增长45.1%、较2019年同期恢复76%,旅游收入415.1亿元、增长56.6%、恢复80%。全市景点共计接待游客1621.85万人次,同比增长37.4%,较2019年同期恢复56.9%,恢复程度弱于全市整体水平近20个百分点;其中:四大景点呈“两增两降”。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4.8%,较2019年同期恢复48%;宏村景区接待游客增长20.6%,恢复52%;西递景区接待游客下降3.2%,恢复32.7%;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下降16.1%,恢复22%。
6、货物贸易形势好转。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出口额11.1亿美元,增长30.6%。从人民币值看:进出口总额81.3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出口额71.9亿元,增长20.3%,从主要出口商品看:全市出口茶叶4.3万吨,同比增长6.4%;出口值12亿元,增长3.6%,茶叶出口值占全省茶叶出口值的89.4%。从出口企业看,我市茶叶出口值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黄山市歙县薇薇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友宸茶业有限公司、黄山市金昱茗食品有限公司。
7、财政收入增势放缓。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6亿元,增长6.2%。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33.7亿元,增长15.1%;非税收入32.9亿元,下降1.6%。从税收种类看: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11.7%,企业所得税增长3.5%,契税增长17.3%。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财政支出141.8亿元,增长2.0%;其中:十三类民生支出完成11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支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
8、金融运行缓中企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2809.0亿元,同比增长8.5%,较6月末回落3.2个百分点,但高于8月末0.4个百分点。从存款来看:人民币存款余额1609.0亿元,增长5.9%,增速较8月末提高0.6个百分点,但低于6月末4.0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84.6亿元,同比少增95.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56.1亿元,增长12.1%,分别比8月末、6月末低0.6个、1.3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113.1亿元,同比多增4.7亿元;从贷款来看:人民币贷款余额1199.9亿元,增长12.0%,增速较8月末提高0.2个百分点,但低于6月末2.2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110.5亿元,同比少增8.6亿元。
9、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前三季度,全市CPI累计上涨0.7%,高出全国、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3%,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0.8%,服务价格上涨0.4%。从八大类来看,八大类累计价格整体呈现“五涨三降”态势,其中交通通信累计上涨4.7%,居于八大类之首,影响CPI累计上涨约0.59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和娱乐类、衣着类、居住类及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2.8%、2.3%、0.4%和0.2%。此外,其他用品及服务类、食品烟酒类及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下降7.6%、0.9%、0.7%。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9%,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7%。剪刀差达到1.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